之前看過了無縫,有時會把兩個部位連接起來
因此無縫後就沒辦法分開來了
如果兩個部位的顏色都不同
那未來要上色不就麻煩了...
有沒有辦法讓兩個部位可以分開處理
最後在愉快的組合起來呢?
這裡有個解決辦法:分件
<何謂分件>
鋼普拉的組合常常以卡榫固定住
這個技術的存在如同前面開場白所述
經過處理後兩個部位可以分開處理
最後還可以輕鬆組裝回去
<簡單的分件>
這種技術用光用說的不容易想像
就直接以例子切入主題吧。
這裡有個裝備是由兩部位零件組合而成的
一旦做了無裂縫將無法分開來
但未來我要上色,分開處理也是較有彈性的
因此這邊我採用分件處理!
將最外面的包覆部位零件取下一塊
觀察到固定裡面那部分的卡榫有兩個
接著我們先觀察較小的那一個卡榫
看到那環形孔了嗎?
要開個缺口,以便將零件經由缺口推入卡榫
先找出第一個要切的部分
第一個卡榫的推入位置找好之後
就先將他裝起來以便來找第二個點
模擬推入第一個點之後,第二個點要怎麼進入
你可以發現切入角度是傾斜的,第一個點也是如此
找到後標記一下就可以開始切了
你可以用斜口鉗,蝕刻鉅等工具切開
然後小力地將缺口對準卡榫在往內推看看
如果進不去則用斜口鉗、筆刀、銼刀等擴大缺口
最大的原則就是慢慢試,慢慢擴大缺口
缺口是要小於卡榫的,這裡我們利用的是零件的彈性
千萬不要一次切太多,不然那個關節會"軟掉"
就是因為摩擦力不足,讓關節軟軟的
簡單說就跟你過度把關節的後果一樣
這是較為成功的分件範例
<卡榫也可以下手>
若你套住卡榫的部分很薄的話,切太多會有危險(變軟/易斷)
下面這例子就是如此,我已經切了不少還是推不進去
那就要在卡榫上下手了,你可以用斜口鉗、筆刀斜切卡榫
之後會比較容易套進去,而且不影響他可動唷!
拍的時候手滑了一下沒發現(汗)...
你可以發現我切的部分和卡榫的切口是一致的
而灰色零件的缺口依然小於卡榫
到時候推進去當然也是 ok 的阿!
如果你問我如果只切卡榫呢?
那我只能說你還沒看懂分件的意義
再回去上頭看一看吧
你懂的話就對此一笑置之吧~
<小力推,溫柔點>
如果你在試推時太大力,關節很容易會斷裂喔!
下面這個就是因為這樣零件變色出現警訊
<一定要檢查>
處理好之後,一定要將零件組裝起來
模擬無縫後的最終狀況是否能推進去
簡單說你零件都得壓緊去試
若推不進去就可能要在磨一點
模擬無縫之後的狀態推入看看
若能推進去就ok了
<分件的風險>
凡是切除原本套件的行為都是有風險的
分件的風險在於:若切太大整個關節部位會軟趴趴
另外若是有噴漆或者筆塗上色的玩家
這些缺口可能會因為溶劑腐蝕而容易斷裂
所以你還是得評估一下要不要做
另外跟假組的剪短卡榫一樣,比較核心的部位不要做。
<進階的分件>
分件當然不只範例那麼簡單
上面提過:分件是分開處理後能輕鬆裝起來
有不少情況是直接切開零件
切得好的裝進去就固定住了
有時得靠膠水、強力磁鐵等幫助
但這方面所需的工具都比較進階了
萬一弄壞,補救會比較困難
修補好的零件也不會友原本的耐性
不同套件的切法不同,需要自行判斷
不知如何下手的就去參考別人的範例
沒有相當經驗者不建議去做就是了
蝕刻鉅是很好的切割工具,但也不便宜
這個範例算是比較進階的
可以先加深刻線,剛開始鋸時小心地切
等比較深入之後就可以豪邁的來回鉅
裁切位置好的話,可以不用膠水等輔助
<碎碎念>
我的第一台分件實驗品 SEED 144 HG 巴庫
那四肢的設計實在太不親民了
所以我就大膽嘗試分件這個技術
切除了很多部分,但第一次做不懂什麼
後果就是有點切太多四肢稍微軟趴趴...
當然你聽完我的經驗後應該部會像我這麼慘 XD